北金澤大銀杏 街景圖動畫遊覽
日本第一的黃金銀杏 北金澤地區位在青森縣深浦町北部,在離海岸線稍微有點距離的地方,有棵樹齡千年以上的銀杏樹,高約31公尺,樹圍約22公尺,在日本的銀杏樹當中是最大的一棵。 銀杏在綠油油的季節固然也是令人心曠神怡,但最吸引人的,畢竟還是入秋之後那一身黃澄澄的裝扮。
以Google Earth Web/App為平台,探索世界各地特殊地景地物的Google Earth Tour
日本第一的黃金銀杏 北金澤地區位在青森縣深浦町北部,在離海岸線稍微有點距離的地方,有棵樹齡千年以上的銀杏樹,高約31公尺,樹圍約22公尺,在日本的銀杏樹當中是最大的一棵。 銀杏在綠油油的季節固然也是令人心曠神怡,但最吸引人的,畢竟還是入秋之後那一身黃澄澄的裝扮。
沖繩縣(Okinawa-ken )是日本最西南側的縣,縣廳所在地是那霸市。沖繩縣由琉球群島中的沖繩群島、先島群島以及太平洋中的大東群島組成,隔海和九州的鹿兒島縣相鄰。全縣由160個島嶼組成,其中49個有人居住,面積約2,281平方公里,是日本陸地面積第四小的縣。但沖繩縣包括了廣大的海域面積,東西寬約1,000公里,南北長約400公里,算上海域面積的沖繩縣面積則相當於本州、四國、九州面積總和的一半。
沖繩縣現轄有11市、5郡、11町、19村。沖繩本島分為北部、中部、南部三個廣域市町村圈。北部廣域市町村圈包括了名護市、國頭郡各町村(國頭村、大宜味村、今歸仁村、本部町、恩納村、宜野座村、金武町、東村、伊江村)、島尻郡北部離島的伊平屋村、伊是名村。中部廣域市町村圈包括沖繩市、宇流麻市、宜野灣市、中頭郡(讀谷村、嘉手納町、北谷町、北中城村、中城村、西原町)。南部廣域市町村圈包括那霸市、浦添市、豐見城市、糸滿市、南城市、島尻郡中位於沖繩本島的與那原町、南風原町、八重瀨町及離島部分的久米島町、渡嘉敷村、座間味村、粟國村、渡名喜村、北大東村、南大東村。先島群島則可分為宮古群島(宮古島市及宮古郡多良間村)和八重山群島(石垣市及八重山郡竹富町、與那國町)兩個部分。
沖繩縣範圍非常廣大,我研讀維基百科多次,對於其歷史、政治總算稍稍有個認識,但要以一個虛擬旅遊的角度來進入,可就有點不知從何切入了,後來我逐一拆解上一段的”行政區劃”,這與我們台灣的行政區劃分層級大大的不同,日本的行政區劃分就兩個層級,第一級行政區是都道r府縣,第二級行政區為市區町村,沖繩縣下轄11市、11町、19村(“郡”是虛擬層級),總共41個行政區實體,我以Google Earth Web/App的標記地標方式,一一對映到實際位置,然後依其方位,由北往南重新調整順序,先將其製作成專案kml檔案,搭配專案內每一行政區的維基資料,算是對於沖繩野的每個市町村,作了全面性的走訪。
在Google Earth 的飛覽方面,我就依此專案的”投影播放”,錄製其完整畫面,也免去了重新製作飛覽的難題。
我從維基百科以及網路上的旅遊介紹,以街景圖找了30多處的景點,這些都是較熱門的觀光景點,但將其地點位置展放在地圖上時,我發現這些景點大都集中在某些地方,沖繩縣41個市町村很多地方都未被造訪,我以虛擬旅遊的視角來看,應該是每個地方都可以來造訪,所以我就對每個市町村作全面的蒐索,補上了許多景點,最後累積有70多處,全部播放完會超過十分鐘,有點太長,所以最後我將其拆成本島及離島兩部分。
馬爾他共和國(Republic of Malta),通稱馬爾他,係位於南歐的一個共和制微型國家,首都瓦萊塔。馬爾他共和國是位於地中海中心的島國, 由馬爾他島、哥佐島、科米諾島等幾個島嶼組成。其中科米諾島為鳥類保護區和自然保護區。
聖雅各之路或聖地牙哥朝聖之路(El Camino de Santiago)是前往天主教的聖地之一的西班牙北部城市聖地牙哥-德孔波斯特拉的朝聖之路。主要指從法國各地經由庇里牛斯山通往西班牙北部之道路,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的世界遺產。
大陸分水嶺路徑(Continental Divide Trail,CDT), 是一條從加拿大跨越到墨西哥,途徑蒙大拿州,愛達荷州,懷俄明州,科羅拉多州以及新墨西哥州,貫穿美國西部荒野、途經洛磯山脈,全長4,989公里(3,100英里)的長距離徒步路徑。它是美國三條長距離徒步路徑中位居中間,也是最長的一條路徑。
馬爾地夫共和國(Maldives),位於斯里蘭卡及印度西南偏南對出的印度洋水域約500公里處,屬於南亞地區。是南亞的一個群島國家。馬爾地夫面積為298平方公里,為亞洲面積最小的國家之一,人口為521,457人,馬列( Malé)為該國首都及最大城市,傳統上稱之為「國王之島」(King’s Island)。
雪山我去過兩次,都是大學時期走的,一次單登,另一次則是走〇型聖稜,繼上篇街景圖動畫玉山之後,打鐵趁熱,雪山也有Google 街景圖直達山頂,而且還繼續下到翠池,翠池我尚未去過,藉此機會也終於可以來趟虛擬遊了!
玉山是我爬百岳的第一座,那是遠在1974 年我大一時加入成大山協的第一次高山行,之後大學期間我又去過兩次,一次是因為在排雲照顧人沒登頂,一次是帶了兩位小學同學走了九連峰,這都是五十多年前的事,已經存放在記憶底層,好久沒去翻動了。
前兩天看了Harmen Hoek的”未馴服的台灣 – 10天獨自健行“,他以多角度的拍攝,加上事後的專業影像編輯,令人印象深刻,我突然想到,我最近開發的”街景圖動畫”技術,目前大多應用在各景點的播放,登山方面尚未應用,台灣目前已有多條高山路線皆有Google 街景圖,我何不找一條來試試,這”玉山”頓時進入腦中,對呀!其實這條路線的街景圖我曾多次進入,也蠻熟悉的,那就從玉山開始了!
這條路線從塔塔加鞍部登山口開始至玉山山頂,總長約10.9 公里,Google 街景圖應該有上千張,我僅能跳著擇優來選擇,逐一的設定該張動畫影像的起迄視景,這過程長達好幾個小時,但我就像身臨其境,重新走了一趟,記憶深處的回憶不時出現,我享受其中!最後,我總共選取了71 張街景圖,製作了頁首這個長達約500秒的”街景圖動畫登玉山”網頁。
在玉山山頂諸多街景圖中,我預外發現有張由空拍攝影師Nightfox所拍的空拍環景圖,它就位在玉山頂正上空,太陽正從喀西帕南山頂露出,依日出方向推算,那應該是2021年3月中旬那兩三天早上六點所拍,當時展望極佳,底下山頂上滿是身穿五顏六色登山裝的登山客,這讓我連想到齊柏林在”看見台灣”裡,布農族小朋友載歌載舞的場景,心中不由的有些悸動,那就讓這張空拍圖透過動畫方式在此呈現了。
馬德里(Madrid)是西班牙首都及最大都市,也是馬德里自治區首府,其位置處於西班牙國土中部,曼薩納雷斯河貫穿市區。市內人口約340萬,都會區人口則約627.1萬(2010年),均佔西班牙首位。其建城於9世紀,是在摩爾人邊貿站「馬格立特」舊址上發展起來的城市。
檳城(英語:Penang;馬來語:Pulau Pinang),舊稱檳榔嶼,簡稱檳州,是馬來西亞十三個聯邦州屬之一,位於馬來亞半島西北側。以檳威海峽為界,檳城分成檳島和威省兩部分。其中威省的東部和北部與吉打州為鄰,南部與霹靂州為鄰;而檳島西部則與印尼蘇門答臘島隔馬六甲海峽相對。檳城距離首都吉隆坡357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