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宮


#羅浮宮的Google Earth 環繞飛覽 KML

我在1990年8月参觀過羅浮宮,那時的羅浮宮剛在前一年的1989年整修後重新開放,人潮洶湧,當然蒙娜麗莎是眾人首選,但我記憶最深刻的反倒是進金字塔後要下到地下樓的那座螺旋樓梯環繞著柱形的開放式電梯,因為是重要人士或者是身障人士專用,我不能搭,但因為從沒看過這麼先進的設備,我記得我佇足許久的在研究到底這是怎樣的結構。另外,由於參觀的動線感覺就是在地底下活動,讓我產生了許多困惑,資料提到羅浮宮曾是皇宮,後來改為博物館,但怎麼可參觀的館藏都在地下呢?

我的這些疑惑終於在2019年我製作”貝聿銘建築作品 街景地圖”時,看了”貝聿銘全集”才總算弄清楚了。

最初的羅浮宮於1190年由腓力二世下今開始修建,當時並不是做為皇宮,而是一座78×72公尺矩形的軍火庫,四周由護城河環繞。14世紀,法王查理五世覺得羅浮宮堡比位於塞納河當中之城島(西岱島)的西岱宮更適合居住,於是搬遷至此。從此羅浮宮開始經歷了長達數百年依不同皇帝要求的拆拆建建。十七世紀末期,羅浮宮才開始成為經常展示藝術的場所,但也直到1791年革命政府才正式的將羅浮宮做為博物館。1871年,法國財政部甚至在黎塞留翼樓安下家來。貝聿銘曾說過:「羅浮宮可以說是法國人的紀念碑,反映著法蘭西的歷史。」密特朗也曾這樣評說:「幾朝歷史重疊於此,奠定了羅浮宮做為重要符碼的地位。第一組歷史是記錄在案的,自腓力二世(奧古斯都)的堡壘到第二帝國的翼樓,法蘭西正是在此誕生的。」

如此歷經滄桑的羅浮宮當然離真正的現代博物館還相距甚遠。1950年,法國文化部博物館協會會長喬治斯•薩勒斯(Georges Salles)提出了羅浮宮的改造計畫,可真正的修建計畫直到1981年5月10日密特朗上台之後才開始。

1981年,法國政府決定將羅浮宮建築群的全部建築劃撥博物館,並對羅浮宮實施了大規模的整修。一開始密特朗就鎖定由貝聿銘來負責整個專案,但經過雙方各自的排除阻礙及凝結共識之下,兩年後的1983年6月才確定下來。

大羅浮宮專案從1983到1998年持續了15年,總涉及面積9公頃。一期工程(1984-1989)包括金字塔、周邊的廣場和地下空間,這地下空間的開挖也包括了大量考古元素的發掘。二期工程(1989-1993)包括拆除55,000平方公尺的原黎塞留翼樓,並進行5萬平方公尺的重建。

現在要透過環繞飛覽來看羅浮宮這個現代博物館,當然只能看到外部的建築樣貌以及那最耀眼閃閃發光的金字塔,但你也可以透過下方的連結,直接進入到地底下位在購物區旁,以Google街景圖方式來瀏覽貝聿銘也參與設計的「倒金字塔」。

#維基百科_羅浮宮

#貝聿銘建築作品街景地圖

#羅浮宮(Google Earth Web/App)

#地下倒金字塔街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