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六座燈塔3D素模 Google Earth kml
在交通部航港局所管轄的36座燈塔中,澎湖有六座,極東是查母嶼燈塔、極西是花嶼燈塔、極南是七美嶼燈塔、極北是目斗嶼燈塔,除此之外,還有最易到達也是台灣最早設立的西嶼(漁翁島)燈塔,以及曾經繁華一時的東吉嶼上的東吉嶼燈塔等。
我自今年2月為製作東莒燈塔的3D素模而開發了建立燈塔的程式,後來應用到富貴角燈塔的建立,我就有了想要把全部的36座燈塔3D素模都建立的心願。由於幾乎每座燈塔尺寸、型式都不一樣,所以剛開始,製作每一座燈塔模型,程式幾乎都要修修改改,加之除了可以從資料得知燈塔高度外,其它製作模型需要知道燈塔各段的高度及半徑等數據,我也只能由照片來判斷,所以進度緩慢,目前大概僅完成了三分之一。
澎湖的六座燈塔,相對來說較為集中,所以我優先來製作,其中的七美嶼燈塔及東吉嶼燈塔,製作完成後,我也藉機到七美嶼及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虛擬旅遊了一翻,其餘的四座,我就在這篇”澎湖六塔”的主題之下,一併來介紹了。
1.七美嶼燈塔
西元1939年完工之七美嶼燈塔,位於澎湖縣七美嶼南角崖頂,又稱「南滬燈塔」,是日本人在臺灣興建的最後一座燈塔。塔身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早年使用電石氣,西元1939年海關重建時,改為電燈發光。位於七美嶼最南端的「南淺漁場」是巴士海峽與渤海暖流交會之處,因此日本人於此設立燈塔,除了航行指標考量,安全獲取此地龐大的漁業資源,更是主因。
2.花嶼燈塔
西元1939年完工的花嶼燈塔,位於澎湖縣花嶼山頂,塔身為鋼筋混凝土白色圓形燈塔,是臺灣最西的燈塔。花嶼島是澎湖群島極西的一座孤嶼,最高處約53公尺,花嶼燈塔即設於該處,是花嶼附近的主要地標,日本人因軍事上具重要地位而興建。在二次大戰期間,花嶼燈塔由於缺乏電石氣供應而停止發光,也使得它度過一劫並保存迄今。
3.漁翁島燈塔
漁翁島燈塔位於澎湖縣漁翁島西南端。該塔位置原為西嶼塔燈之舊址,西嶼塔燈係於西元1778年興建,原為七級石塔,建在漁翁島〈西嶼〉外垵高地上,塔上每夜燃點燈火,此為臺灣沿海導航標誌之嚆矢,亦為唯一有記載可據之我國原始設立之燈塔,現仍保存「西嶼塔燈碑記」石碑一座。漁翁島燈塔則在西元1875年,由海關另建新式燈塔,塔身為圓形鐵造,並配備3尊鑄鐵霧砲,西元1915年,漁翁島燈塔、辦公室、霧砲、霧笛、展覽室、石碑、圍牆、燈塔看守員宿舍與觀景樓全部漆成白色,在蔚藍的大海與綠色草原間,既醒目又耀眼。漁翁島燈塔為國定古蹟,週圍地區被列為古蹟公園,於西元1992年起開放給民眾參觀。
4.目斗嶼燈塔
西元1902年完工的目斗嶼燈塔,位於澎湖縣北端目斗嶼島上,以銑鐵建造,是遠東地區最高的銑鐵燈塔,因為臨近海域常發生濃霧,外觀漆成黑白相間的色澤,讓航行附近的船隻較易看到塔身。由於目斗嶼四周礁石羅佈,形勢險要,估計設燈塔前沉沒其附近船隻至少在50艘以上,是船難發生最多的燈塔。目斗嶼周圍海域龐大且豐富的漁業資源,吸引無數漁民前往,近年來,目斗嶼更成為著名的觀光景點,迷人的海底風光與海域景緻,每年湧入不少遊客,更顯熱鬧。黑白色相間平行橫條圓形鐵塔
5.查母嶼燈塔
西元1913年完工的查母嶼燈塔,位於澎湖縣查母嶼岩礁上,其塔身結構為磚造八角形,外表漆成黑白相間的直條紋,二次大戰期間遭炸燬,西元1948年修復重新發光。距查母嶼東南六浬之六尺礁為最危險之暗礁,清光緒年間曾有運兵船一艘於此處觸礁沉沒,士兵八百餘人溺死。該礁高潮時沒入水中,低潮時露出。還有漩渦潮流,漲潮時形成湍流,相當危險。黑白色垂直條紋八角形磚塔
6.東吉嶼燈塔
西元1911年興建的東吉嶼燈塔,位於澎湖縣東吉嶼北角崖頂,原為鐵造圓筒形燈塔,西元1938年改建為鋼筋混凝土圓塔,外表漆黑白相間的平行橫條紋。東吉嶼是澎湖群島中與臺灣本島距離最近的一座島嶼,螺旋狀的急湍暗流來回其間,被稱為黑水溝,附近海域觸礁沉沒的船隻甚多,早期東吉嶼東邊的黑水溝被航海人視為鬼域,是最危險的區域。
#澎湖知識服務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