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 Google Earth 飛覽 kml
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於103年6月8日正式公告設立,是臺灣第九座國家公園。
澎湖南方的東吉嶼、西吉嶼、東嶼坪嶼、西嶼坪嶼合稱澎湖南方四島,位在西側的東、西嶼坪嶼距離北側的望安約9公里、距離西南側的七美島東約7公里,由東嶼坪嶼往東約4.5 公里則是另一側的東、西吉嶼,除了面積較大的四個主要島嶼外,還包括周邊的頭巾、鐵砧、鐘仔、豬母礁、鋤頭嶼等十座附屬島礁。
以Google Earth Web/App為平台,探索世界各地特殊地景地物的Google Earth Tour
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於103年6月8日正式公告設立,是臺灣第九座國家公園。
澎湖南方的東吉嶼、西吉嶼、東嶼坪嶼、西嶼坪嶼合稱澎湖南方四島,位在西側的東、西嶼坪嶼距離北側的望安約9公里、距離西南側的七美島東約7公里,由東嶼坪嶼往東約4.5 公里則是另一側的東、西吉嶼,除了面積較大的四個主要島嶼外,還包括周邊的頭巾、鐵砧、鐘仔、豬母礁、鋤頭嶼等十座附屬島礁。
日本在1922年(大正11年)10月12日選定了5棵代表日本的櫻花(五大櫻),指定為自然保護植物或特别自然保護植物。其中的山高神代櫻、根尾谷淡墨櫻、及三春瀧櫻被稱“三大巨櫻”,一般也被稱作日本三大櫻。
七美嶼,位於馬公市南南西方41公里處,是臺灣澎湖群島最南端的一個島嶼,全島總面積約6.99平方公里,周圍長度約14.4公里。就地形來看,七美嶼乃一塊切割之方山島嶼;以面積比較,為澎湖群島第五大島。
「洄瀾」名稱由來,起源於最早期來到花蓮的移民,當年坐著小帆船移民,到達東海岸花蓮溪入海口的時候,看見花蓮港的海灣黑潮暖流由南北上,沖擊凸出的海岸地帶,花蓮溪的溪水和太平洋海浪相互衝擊,水流形成「洄瀾狀」,海水澎湃洶湧、壯闊美麗,就把這個海灣叫做「洄瀾」。現在稱之「洄瀾灣」的地方,則是泛指花蓮溪河口以北,濱海道路(193縣道)以東至太平洋之間的地區。
陽明山東西大縱走是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的一條長程縱走路線,其中涵蓋了十座山頭,包括頂山、石梯嶺、竹篙山、七星東峰、七星主峰、大屯主峰、大屯南峰、大屯西峰、面天山、向天山,總長約24公里。
七股潟湖,位於臺灣臺南市七股區境內,由於曾文溪的四次改道而造成今日的潟湖景觀,為臺灣第一大潟湖,當地人稱為「內海仔」或「海仔」。2009年台江國家公園成立,成為國家公園的一部分。北起陸連沙洲青山港汕、南至頂頭額汕,西以離島沙洲網仔寮汕與臺灣海峽相隔。計三個沙洲、二個出海口。其水域面積因漲退潮而有差異,面積約1,100公頃以上。
西元1897年完工的富貴角燈塔,位於新北市石門區富貴岬角。原名富基角燈塔的富貴角燈塔,塔身原為八角形鐵造,西元1962年改為八角形混凝土塔身,外表為黑白平行相間的條紋,是臺灣本島最北的燈塔。
有台版的合掌村之稱的「得恩亞納」(Toe´uana)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處在阿里山林鐵多林車站與十字路車站之間的谷地,海拔高約1400公尺。得恩亞納社區名字來自鄒族語Toe’uana,諧音為得到恩典(得恩)、哪一處地方(亞納),組合起來就成了「得恩亞納」。30多棟建築如同歐洲童話故事般的彩色房屋,和平又寧靜的立於山城美景中,踏入此地彷彿進入世外桃源。
愛河灣之名源自於2017年度的亞洲新灣區計畫,預計將愛河出海口的高雄港13、14、15號碼頭規劃為「愛河灣遊艇碼頭專區」,可說是近年才誕生出的新名稱,目前作為鹽埕商港區至苓雅商港區之間愛河口地帶的泛稱,是由高雄港11至15號碼頭圍塑出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