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儂梭堡的Google Earth 環繞飛覽 KML
一后指的是雪儂梭堡(Château de Chenonceau),雪儂梭堡是羅亞爾河城堡中最充滿浪漫情調的一座,雪儂梭堡從1513年建城以來,歷代主人都是女性,或許正是因為如此,城堡內外盡顯典雅氣質。雪儂梭堡最特別的是它的廊橋,由橫跨在河流上的廊橋連結城堡左右兩翼,讓雪儂梭堡就像是一座水上城堡一般,優雅浪漫的身姿,令人過目難忘。
以Google Earth Web/App為平台,探索世界各地特殊地景地物的Google Earth Tour
一后指的是雪儂梭堡(Château de Chenonceau),雪儂梭堡是羅亞爾河城堡中最充滿浪漫情調的一座,雪儂梭堡從1513年建城以來,歷代主人都是女性,或許正是因為如此,城堡內外盡顯典雅氣質。雪儂梭堡最特別的是它的廊橋,由橫跨在河流上的廊橋連結城堡左右兩翼,讓雪儂梭堡就像是一座水上城堡一般,優雅浪漫的身姿,令人過目難忘。
羅亞爾河(Loire)是法國最長的河流,發源於塞文山脈,流程1,020公里,流域面積12.1萬平方公里。該河先向西北流至奧爾良,折向西流,經過都爾、昂熱,至南特形成長55公里的河口灣,最後在布列塔尼半島南面注入大西洋比斯開灣。主要支流有阿列河、謝爾河、維埃納河。通過運河連接塞納河、索恩河。流域主要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上游經過中央高原,有很多峽谷,水力豐富。奧爾良以下,流經河谷平原。兩岸有聞名世界的羅亞爾河谷城堡群(Châteaux de la Loire),並在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凡爾賽宮(法語:Château de Versailles;英語:Palace of Versailles)位於法國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的省會凡爾賽。於1682年至1789年由太陽王路易十四建造,在此期間超越了巴黎成為了法國實際意義上的首都。凡爾賽宮有著寢宮、花園、美術收藏庫、辯論場、劇場、情報中心和政治會議室等諸多功能,是一座兼具觀賞性和實用性的宮殿,以金色、藍色和粉橘色為主基調,傾其所能表現「絢爛豪華的奢侈美」,這種風格被後世稱為「巴洛克」風格,不過在其後任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末期和整個路易十六時期,還加入了一些甜美少女風格「洛可可」裝飾。到了20世紀以後,法國因為進入共和政府,皇室被廢除,於是改建為博物館對公眾開放,一躍成為世界知名景點建築和人類文化遺產。
阿爾比主教座堂(法語:Cathédrale Sainte-Cécile d’Albi)是法國南部城市阿爾比最重要的宗教建築,天主教阿爾比總教區的主教座堂。最初建於4世紀,666年被大火摧毀,920年恢復。13世紀改建為羅曼式石砌教堂[1] 建於1282年至1480年,當時卡特里派被「阿爾比十字軍」鎮壓,造成巨大的生命損失。屠殺之後,阿爾比主教座堂堡壘般的外觀,表現基督教信仰的權力和權威。
波爾多聖安德肋主教座堂(Cathédrale Saint-André de Bordeaux)是法國城市波爾多的一座天主教堂,天主教波爾多總教區的主教座堂,1096年,教宗烏爾班二世祝聖了這座教堂。最初的羅曼式建築只保存了中殿的一面牆。王者門建於13世紀初,其餘部分則建於14-15世紀。該建築列為法國的國家紀念物。
蘭斯主教座堂(Notre-Dame de Reims)是法國大東部大區城市漢斯的主教座堂,歷史上曾經有25位法國君主在此加冕。
布爾日主教座堂,全稱布爾日聖斯德望主教座堂(Cathédrale Saint-Étienne de Bourges),位於法國謝爾省布爾日。這座教堂建於12世紀末至13世紀末,是法國中世紀基督教的權力中心,也是哥德式建築的傑出代表,以勻稱的比例、雕刻、繪畫以及花窗玻璃聞名。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
亞眠主教座堂(法語:Cathédrale Notre-Dame d’Amiens),是法國最大的教堂,位於皮卡第地區中心,索姆省亞眠市,在巴黎以北100公里。是哥德式建築頂峰時期的代表作。
2019年4月15日18時50分左右巴黎聖母院發生了大火,失火點位於教堂閣樓處。大火導致其尖頂坍塌,中後部的木質屋頂完全被燒毀,而其石制的拱頂大部分得以保存。
我在1990年8月参觀過羅浮宮,那時的羅浮宮剛在前一年的1989年整修後重新開放,人潮洶湧,當然蒙娜麗莎是眾人首選,但我記憶最深刻的反倒是進金字塔後要下到地下樓的那座螺旋樓梯環繞著柱形的開放式電梯,因為是重要人士或者是身障人士專用,我不能搭,但因為從沒看過這麼先進的設備,我記得我佇足許久的在研究到底這是怎樣的結構。另外,由於參觀的動線感覺就是在地底下活動,讓我產生了許多困惑,資料提到羅浮宮曾是皇宮,後來改為博物館,但怎麼可參觀的館藏都在地下呢?
通知